世界蠶絲業產地分布的變遷
更新時間:2013-07-18 來源:泰安市泰銀制絲有限責任公司
近百年來世界蠶絲業的產地分布,隨著各蠶絲主產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顯著的變化。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蠶絲主產地集中于以中國和日本為中心的東亞地區,以及以意大利和法國為代表的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區和古代“絲綢之路”沿途的中亞和西亞地區;1890至1909年的20年間,中國和日本的生絲出口量占世界生絲貿易量的58.9%,而意大利和法國占32.7%。20世紀30年代世界蠶絲主產地逐漸集中于以日本和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1930至1939年的10年間,日本和中國的生絲出口量占世界生絲貿易量的86.8%,而意大利和法國僅占6.3%。
20世紀50年代,當時世界蠶絲業的主產地集中在以日本和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地區,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代表的中亞地區,而在意大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區也有相當量的蠶絲生產。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世界蠶絲業的主產地進一步集中于東亞地區。1960年日本、中國和韓國等3國的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71.9%和82.3%;至1970年,日本、中國和韓國等三國的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74.3%和82.1%。
自1975年以后,日本和韓國的蠶絲業進入衰退期,中國、印度和泰國的蠶絲業快速發展,東南亞地區在世界蠶業中的地位明顯提高;隨著巴西蠶業的發展,南美洲在世界蠶業中開始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代表的中亞地區還有相當量的繭絲生產。1980年中國、日本和韓國等3國的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71.0%和78.8%;至1995年,中國、印度、越南和泰國等4國的蠶繭和生絲的生產量已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94%和89%。
目前世界上近40個國家和地區有蠶絲業生產,但在世界蠶絲生產上具有一定地位(即占世界總產量1%以上)的國家只有5個,分別是中國、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和泰國。2002年世界蠶繭和生絲總產量分別為83.71萬噸和9.57萬噸,其中中國和印度分別約占世界繭絲總產量的77%和15%左右。世界蠶絲業的產地分布今后將繼續隨著主產國社會經濟發展引致的產業結構調整的程度和蠶絲業發展速度的相對差異而發生變化,中國和印度將是21世紀世界蠶絲業最主要的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