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絲綢之路和玄奘西行交匯
更新時間:2013-07-18 來源:泰安市泰銀制絲有限責任公司
平靜不會是一個城市的全部。
當北京在冬日的冷風中慣常輪回的時候,西安已經進入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洞髧尼绕稹穾淼臒嶙h填充著冬天的每一個角落,經過20多年來快速的經濟變革,一個前所未有的宏大時代已經展露雛形。
從12月7日開始,陜西高官們紛紛亮相,開始為2007年的陜西經濟規劃吹風。
他們提到了一個共同的觀點:在過去很長一個時間段內,中國的經濟發展脈絡實際上是海洋戰略。沿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已經確證了這種戰略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而隨著上述地區的產業飽和度持續增加,有關產業轉移和經濟腹地開發的實質性舉動正在得到中央層面的強化。
陜西省一位副省長說,這必然會使人們的目光回到西部廣袤的原野——從西安出發,穿過西部,進入中亞,最終到達印度。在那個同樣偉大的國度之內,從陸地重回海洋的路線寬闊而且暢通。
1300多年前,一個名叫玄奘的中國僧人,就是通過這條線路,最終走到印度。
10月15日,一隊由12輛越野車組成的車隊悄然駛出了西安市郊大唐芙蓉園的停車場。在四十天的時間內,這個車隊完整重走了當年玄奘西行的線路。
一年多以前,當央視主持人曲向東開始他這個大膽設想時,他所考慮的更多是文化上的意義,他認為玄奘一度被世人遺忘。
沒有被遺忘的是中國的西出路線。中國的發展正意味著一種全新的可能:中國的經濟戰略規劃和地緣戰略布局,將必然會重回陸地。
夢回大唐
此時的西安,對經濟格局的艱難重塑已經持續數年——龐大的農業人口,分散而且缺少充分合力的商業體系,攜裹著這個西部省份進入中國經濟版圖。
于是,玄奘這個名字注定會被多次提起——玄奘生活的時代是陜西的“黃金周期”,以開放和包容為特點的對外經濟體系,一度使西安成為“世界的中心”——過往千年,這種商業基因一直隱藏在西安灰蒙蒙的天空之下。
陜西省委書記李建國說,這也是對絲綢之路的一次重走,他希望借助這個機會證明,一個更加開放的陜西將會重拾失去的輝煌。
這使人想起西安市政府的一項名為“重塑唐城”的龐大計劃。在這項規劃中,西安市預計在50年的時間內,耗資超過百億元的資金,分區分批恢復盛唐時期的長安風貌。為此,將有超過45萬人會搬出皇城。
他們的理由異常簡單:唐朝時期的西安是全世界最開放、最發達的城市,甚至比古羅馬時期還發達;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地位、最鼎盛的時期之一是唐朝——這種盛唐情結,一直在西安人心中揮之不去。
在當地人心目中,大唐芙蓉園從來不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名詞。在某種程度上,它所承擔的使命被聚集在一點:確保外界對西安的光榮與夢想不會失去記憶。
當玄奘出城之時,跟他擦肩而過的是來自西域諸國攜帶著大量財富的駝隊——他們通過連通亞歐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物資輸送到中亞?! ∵@一度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商務活動。但當地人說“這已經是從前了”——從改革開放至今,沿海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而西安卻在逐步衰落。
西北大學的經濟學者們曾經做過一個報告,他們認為,中國在過去2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重海洋而輕陸地一直是一個明確的戰略,在國家層面上,率先發展沿海地區的經濟一直被視為戰略的核心。
因而,在很多人看來,西安“再造唐城”的規劃承擔的并不僅僅是一個城市規劃任務。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選擇一個載體,讓他們尋找西安未來經濟發展的長遠動力——當國家的經濟戰略布局重回陸地之后,西安將成為“重回陸地”戰略的重心。
失落的絲綢之路 來自內陸溫潤的風經過秦嶺和祁連山(3.17,-0.01,-0.31%)的重重阻隔,已經遠不可及。從西安向西,穿過寶雞進入甘肅境內,河套平原的廣闊天地已經被來自中亞炙熱的空氣全面覆蓋。
這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經過青海地區進入西藏,要么經過武威(古稱涼州)、瓜州進入新疆,然后是中亞。這兩條通道最終都能到達印度。
2006年7月,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西藏通往印度方向的乃堆拉口岸正式開通,這也是中印之間陸地口岸中斷六十年后首次通商——在1000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時候,西藏地區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所以他選擇了另外一條線路,翻越天山,通過新疆最終進入中亞到達印度。
在玄奘的回憶中,武威——這個目前在甘肅都不算是大城市的地方,是一個極度繁華的所在。七座城池中的五座都充滿了西域商人,外國的商旅們把它當作大本營,從這里把商品轉運到中國其他地區。
然而,和西安一樣,從蘭州到瓜州這一串的地名只能通過歷史來回望曾經的輝煌??脊艑W家劉文鎖說,無論在以往還是現代,這條線路都為中國做出了大量的貢獻。
在歷史上,這條通過西安進入內陸的通道,一直承擔的使命卻是負責將物資和文化輸送到內地,將西域的黃金留下。而在現代,它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能源通道之一。
北京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的專家說,在改革開放之后,西部廣闊的陸地空間實際上是在供給沿海地區:他們豐富而又廉價的勞動力供養著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企業,他們無盡的資源輸送至內地——直至今日,從新疆輸出的石油和天然氣仍然是“西氣東輸”的主力。
因而,在經濟學者們看來,這條重要的西行通道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面向海洋”戰略得到確定之后,衰落已經是不可避免——“它被當作能源輸出通道而不是經濟輸出通道”。
西安再向西
從這條線路沿線的城市排名可以看出,在2005年度《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西安排名第十二,而蘭州的排名更為靠后。
學者們說,沿海地區固有的開放精神、龐大的海外資金來源以及對外經驗的吸收發揚都是發展沿海成為中國經濟布局的核心原因——而隨著沿海產業的飽和度一直增加,擁有廣袤資源的西部,必然將會重回中國經濟布局。
學者們認為,面對著中國和平崛起的世界競爭環境,在加快西部開發和統籌區域發展的大框架下,統籌考慮“建東部與建西部”、“長(珠)三角與西三角”、“走海路與通陸路”、“向東開放與向西開放”將成為國家的下一輪經濟布局的必然戰略。
在這個環節中,如何打通西部通道,使西部經濟向中亞地區輻射成為當務之急。
“塌陷的西部將會拖住中國持續發展的步伐,必須要有所改變?!边@使得蘭州和其他城市更加確信中國經濟布局“重回陸地”將不可避免。
2006年8月,甘肅省官方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沿海地區產業飽和、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承接上述地區的產業轉移將會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甘肅將會提供相當優惠的政策條件,吸引東部資金。
他們已經初步獲得成功。甘肅省溫州商會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四千名溫州商人進入甘肅,在2005年僅溫州商人的投資就已經超過四十億元。而目前的武威已經成為甘肅省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他們的規劃是至少要在“十一五”期間,將“民營企業在當地經濟比重中占據40%以上的份額”。
“新經濟時代,我國初步形成了‘兩極三區一地’的格局,‘兩極’指北京、上海,‘三區’指分別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都市圈,“一地”指的就是有可能連接中亞的西部?!北贝笾袊鴧^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說,“這種格局代表著中國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br />
而這正是玄奘曾經走過的路線。從武威繼續向西,700公里之外,就是瓜州——這是甘肅最西的城鎮,也是漢地經濟圈在絲綢之路上的最后一個據點。
在經濟意義上,從瓜州進入新疆之后,來自內地的經濟模式正在逐步與中亞地區的經濟模式產生融合,北大區域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們確信,這種融合將會對中國重回陸地的戰略起到積極意義。
10月18日,玄奘之路的車隊經過瓜州。幾天之后,車隊經過新疆喀什進入中亞——千年之前,玄奘就是通過喀什,依靠沿途對向而過的西域商隊物資供應,最終到達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