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是什么?
更新時間:2019-01-11 來源:泰安市泰銀制絲有限責任公司
當今世界經濟的突出特征是各國間經濟的深度融合和發達的貿易體系;可以說,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以及人民的生活都已離不開貿易交流。人們如此熟悉當今的貿易,以至于經常忘記古代時期曾經存在著相當發達的貿易。事實上,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是商周時期),古代中國就與歐亞大陸其他國家存在貿易活動。
自漢之后,這種貿易活動逐步變成由官方主導、甚至壟斷,貿易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鼎盛時期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歷史上,這些跨國長途貿易交流并無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直到德國地理學家李?;舴?877年在《中國:我的旅行成果》一書中將其稱為“絲綢之路”。李氏所用“絲綢之路”僅指自中原經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中亞和地中海的貿易路線。因自漢至唐這條貿易路線上交易的大宗商品是絲綢,故命名為“絲綢之路”。
此后,這個具有強烈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名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拓展應用。歷史悠久的“南方茶路”和北方草原貿易路線,以及自宋、元開始的海上貿易路線,很多時候也被稱為“絲綢之路”。當然,貿易產品并非絲綢一種,不同歷史時期主導貿易產品不同。例如,宋、元、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產品以絲綢、瓷器、茶葉和香料為主。